國際人才交流中心:引領 AI 教育國際化新潮流

黃先明
Pages 3-4

摘要

粵港澳大灣區商業聯合會國際人才交流中心,正以其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和高效的執行能力,在 AI 教育領域和國際人才培養方面邁出堅實步伐,成為區域發展的關鍵推動者。

作者簡介

粵港澳大灣區商業聯合會國際人才交流中心主任,香港高校AI科技與音樂研究中心主任。2023年推動新加坡留學服務中心與國內高校建立聯合辦學專案,2024年與香港高校共建AI科技與音樂管理專業,2025在香港聯合全球AI創新研究院共同發起AI科技英語專案。從事科創教育10年,累積組織科創大賽和學術論壇上百場,為學校和校外科創機構賦能,科普學生5萬人以上。

AI教育國際人才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大灣區發展

专稿

粵港澳大灣區商業聯合會國際人才交流中心,正以其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和高效的執行能力,在 AI 教育領域和國際人才培養方面邁出堅實步伐,成為區域發展的關鍵推動者。

粵港澳大灣區商業聯合會(灣商聯,英文縮寫 GHMFC),作為經香港政府批准的樞紐型社團組織,以 “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與經濟共榮” 為宗旨,已然成為灣區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其通過整合 72 個行業的領先企業及商會資源,積極促進跨界合作與技術創新,搭建起中國企業與國際市場對接的橋樑,強化了大灣區在全球商業網絡中的樞紐地位。在學術交流、人才培訓、國際商務合作等多領域,灣商聯為企業提供 “產業 - 資本 - 人才” 全鏈條賦能,持續推動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跨界融合,如主辦產業創新交流會、國際經貿活動(如 “一帶一路” 雲陽經貿會)等,成果斐然。

作為灣商聯核心平臺之一的國際人才交流中心,在多元化升學與人才培養方面展現出卓越的開拓精神。2023 年,中心成功推動新加坡留學服務中心與四川大學、浙江大學、上海戲劇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共建聯合辦學專案,聚焦人工智慧、數字媒體等前沿學科,為學生提供了接觸頂尖學術資源的機會。2024 年,又與香港高校合作設立 AI 科技與音樂管理專業,探索 “技術 + 藝術” 的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複合型人才開闢了新路徑。在國際教育網路構建上,中心鏈接香港、新加坡、英國、美國等地頂尖高校,為中國學生提供升學、科研合作及短期交換專案,不斷優化區域人才生態。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中心將人工智慧教育列為優先發展領域,從多個維度積極推動技術賦能教育。在 AI 技術落地教育場景方面,深度參與香港大學 “AI 賦能 HKDSE 英文寫作模擬試” 專案,借助 AI 智能批改、語音指導等先進技術,顯著提升了語言學習效率。在師資與課程建設上,2024 年與香港高校合作設立 AI 科技與音樂管理專業,不僅豐富了學科設置,還為培養跨學科師資隊伍提供了實踐平臺。在青少年科創培養層面,2025 年攜手全球 AI 創新研究院,共同主辦 “全球 AI + 創新創業大賽” 等賽事,極大地促進了三地青少年在 AI 領域的協作創新與文化共融。

中心還依託灣商聯的全球院士專家聯盟,整合學術與產業頂級資源,為教育革新提供強大的智庫支撐。聯盟彙聚了 500 餘名來自科技、教育、企業界的專家,包括中美矽谷促進會、墨子慈善基金等機構領袖,他們為前沿技術諮詢與課程設計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中心促成阿特瑞科技、杉紅智能等企業與高校共建實驗室,推動心血管健康 AI 診斷、公文智能寫作等技術轉化,加速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進程。展望未來,灣商聯國際人才交流中心將憑藉國際化平臺、頂尖智庫、技術實踐三重優勢,持續深耕粵港澳地區,致力於將其打造成為全球 AI 教育的高地。未來計畫進一步深化 “AI + 學科” 融合課程體系,擴大與歐洲、中東的學術認證網路,為大灣區培育兼具創新力與國際競爭力的下一代數字人才提供核心驅動力。立足灣區,鏈通世界,科技與人才正攜手共塑美好未來,而灣商聯國際人才交流中心無疑將在這一偉大征程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